股市哀鸿遍野,听听央行行长易纲的看法
CFN    2018-06-20 08:09:26    金融APP  阅读 16027

央观编者解读:6月19日,中国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上证指数大跌3.78%,香港恒生指数大跌2.78%,A股大跌的影响也传导至了隔夜美股市场,道琼斯指数下跌1.15%,对于这次“股灾”的触发原因,有人说是中美贸易战的加剧,有人说是小米CDR的推迟发行,有人说是之前社融增量锐减。流动性是金融市场的稳定的压舱石,央行的职责也有保持金融稳定。所以,我们看到央行的预期管理及时出手:本周一6月18日端午节,央行官网发布声明称“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 经济金融运行平稳”(见《央行就金融市场流动性问题做出了回应》)。昨天6月19日晚上,面对A股的紧急形势,易纲行长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李丹丹专访的形式,表达了对A股的看法,易纲行长说了“一、二、三、四”四点,但是我们可以简要归纳成三句话,就是“股市涨跌应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内生增长潜力巨大、央行将维护金融稳定”。我们认为,这种表态一方面是出于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个大国央行果断行动、积极稳定市场预期的作为。下一步,联系到易纲行长的表态,“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我们推断,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将延续上半年边际放松的态势,特别是考虑到下半年地方债信用风险可能逐步显现等因素,这种边际放松有可能继续持续下去,但是这种操作的掣肘是:1)央行要考虑到中美之间的利差,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资本流动风险;2)去杠杆还在进行之中,增加的流动性如何不去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总之,央行虽然依然有很多政策储备,但是综合内外部因素,恐怕央行使用这些手段也有很多限制。因此,综合的改革调控措施不能只单单靠央行,正如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所指出的那样,“根本措施是利用好经济金融调控政策换来的宝贵时间窗口,加速推进财税改革,减少地方政府等软约束主体的“挤出效应”,降低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各项生产要素的成本,提高实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激发市场经济主体的内生活力。”(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化解金融风险,根本措施是财税改革》)。关于具体的投资建议,我们认为,考虑到中美贸易战,以及结构性因素依然存在,普通投资者应该听郭主席的劝告,降低风险偏好和收益的预期,选择货币市场基金、大型公募基金或者是国有大型银行的理财产品,保护好自己的血汗钱。(见《昨天郭树清的 “自我革命”,道出了金融的真谛》)。 来源 | 央行官网 2018-06-19 20:14:05 上海证券报:易行长,今天上证综指下跌3.78%,您怎么看? 易纲:第一,金融市场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天股市出现波动,主要受情绪影响,周边股市也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既然是市场,就会有涨有跌,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看待。(编者总结:股市涨跌主要受情绪影响,应该理性看待) 第二,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总供求更加平衡,增长动力加快转换,今年以来人民币是少数对美元升值的货币之一。基于这样的经济基本面,中国的资本市场有条件健康发展,我对此充满信心。(编者总结: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 第三,近年来,内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贸易依存度已从2006年的64%下降到去年的33%,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也从2007年的约10%下降到去年的1.3%,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经济内生潜力巨大,有充分的条件和空间应对好各种贸易摩擦。(编者总结:中国经济内生潜力巨大) 第四,人民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外部冲击的影响,我们将前瞻性地做好相关政策储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编者总结:央行要保持金融稳定) 党的十九大已对下一步改革开放作出全面部署,中国必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