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萨•梅将带着直率的警告展开访华之行:要使中西方之间的贸易机遇最大化,必须遵守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全球规则。 英国《金融时报》 乔治•帕克 武汉 , 韩碧如 北京报道 特里萨•梅(Theresa May)将带着一个直率的警告抵达中国展开访问:要实现中国与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之间的贸易新机遇“最大化”,北京方面就必须遵守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全球规则。 访问还未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一些紧张,英国首相顶住北京方面的压力,拒绝表态支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旗舰项目“一带一路”倡议(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在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梅表示她希望增加英中贸易,但是相比前任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她对双边关系表达了更为怀疑的态度,称两国将“不会总是看法完全一致”。 即将访问武汉、北京和上海的梅,强调了英国支持中国全球扩张的立场,指出英国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早期支持者;亚投行相当于中国版的世界银行(World Bank)。 但是英国首相也提出了一些敏感话题,包括中国被指在世界市场上倾销产品,称英国将“研究在钢铁等行业应对全球产能过剩方面还有什么可以做的”,还提及中国据称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她表示,她希望“确保在我国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时候,他们能确信他们的知识产权和权利将得到充分保护”。 就像“特殊关系”一词被用来掩饰英美之间的任何紧张一样,英国和中国现在都使用“黄金时代”这个表述来暗示一种持久的新的伙伴关系。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本周在为《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至少五次提到“黄金时代”,表达了对于未来商业合作能够收获“金色成果”的期待。 但是,梅迄今一直对中国心存警惕,2016年她接任首相后,首批行动之一就是暂停中国参与投资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电站的计划;她的前顾问尼克•蒂莫西(Nick Timothy)当时警告称,一旦关系紧张的时候,北京方面可能“让灯熄灭”。 英国前财相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任期间断定,与其像很多西方国家的政府那样,在同中国打交道的时候采取一种不情愿的姿态,不如撇开人权问题和中国日趋强硬所引发的担忧,全力和北京搞好关系。 2015年,奥斯本特意访问了地处中国西北部、通常不会安排西方政治人物访问的乌鲁木齐,此举引起西方政界人士的愤怒,他们指责奥斯本对北京对待维吾尔少数民族的方式视而不见。 周三在武汉时,梅将宣布一系列新的交流协议、合作伙伴关系和商业合同,以加强英中之间强有力的教育关系,但她不会对希望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发出改变签证规定的信号。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