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吁证监会 继续A股市场化改革
CFN    2017-06-06 13:17:53    金融APP  阅读 16548

文章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原文标题:中国官媒吁证监会 继续A股市场化改革 图片提供:图片银行 《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发文说,若是在舆论裹挟下,证监会果真再次踩下IPO常态化、市场化的刹车,这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倒退。 (北京综合讯)针对中国证监会近期放慢对首次公开售股(IPO)的审批步伐,中国官媒虽然肯定此举将市场失血点暂时堵上,但也呼吁继续推进A股市场化的改革。 中国证监会上个星期五(2日)宣布核准了四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筹资总额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3.1亿新元)。与此前IPO批文每周约10家的频率相比,上周不论核发数量或筹资额都明显放缓,说明投资者有关新股发行减速的呼声得到监管层的回应。 《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昨天发文说,随着IPO步伐放缓,加上上月27日证监会发布新规剑指此前令市场情绪低落、A股提振乏力的股东减持乱象,市场两大失血点暂时被堵上,大盘立即报之以李,向上反弹。 市场化改革最重要关口是IPO市场化 不过,文章也提醒说:“若是在舆论裹挟下,证监会果真再次踩下IPO常态化、市场化的刹车,这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倒退。在过去27年里,曾经有过九次IPO暂停,却没有哪一次能够让股市由熊转牛。” 文章认为,直至今日,作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A股数次冲击MSCI(明晟指数)未果,没能拿到国际通行证,恐怕最关键的原因还是A股市场化程度不够,暂停IPO就是中国股市政策市最鲜明的表征之一。“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关口就是IPO市场化,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一财网引述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师高善文分析,从技术层面而言,一旦新股停发,恢复发行将是一个困难的政治决定。 他解释,一方面政府要确认市场已经稳定下来,并具有足够的所谓承接力,这在技术上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对新股恢复发行的猜测会反复困扰市场,形成许多噪音。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当市场已明显转入强势时,新股发行才得以恢复,这会导致新股以更高价格发行,提升了从二级市场获利的难度。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认为,暂停IPO的后果是形成强烈的市场预期与过度依赖,只要股市大跌,股民就会异口同声地要求证监会暂停IPO,否则就会威胁、谩骂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即便投资者明白哪怕关闭一级市场后股市仍会照跌不误,却可以自我安慰,并能顺理成章地绑架监管层。 他说:“IPO节奏与股指涨跌挂钩的旧格局必须打破。” 他进一步分析,IPO常态化发行,一方面有利于化解IPO堰塞湖,另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IPO排队时间,提高IPO效率、降低IPO成本,引导优秀企业进IPO大门、关买壳后门,同时,充分满足股民打新、投资新股的巨大需求,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平衡供求,化解小盘股泡沫。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