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金融网/图片银行
△ 美联储会议记录:多数美联储决策者称可能需要“很快”再加息 美联储最近一次政策会议记录显示,多数决策者认为,如果美国经济前景保持完整,可能有必要“很快”再加息。会议记录还包括部分决策者呼吁,在短期内修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声明,以反映利率在不久后就将接近或高于长期预估。在5月1-2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决策者一如预期,一致决定维持指标利率区间在1.50-1.75%不变。会议记录发布后,美股小涨,美元指数小幅缩减涨幅,美国公债收益率持于较低水准。 今年迄今,美联储只在3月会议上加息一次,目前预计今年再加息两次和三次的决策者人数基本相当。投资人一边倒地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12-13日的下一次政策会议上加息。 ◆ 欧洲央行会议记录:欧元区经济成长可能进一步放缓 欧洲央行决策者在4月会议中认为,欧元区经济成长可能进一步放缓,且不确定性在上升,但欧元区扩张依旧坚稳且基础广泛。欧洲央行购债措施将于9月到期,鉴于经济成长意外放缓且政治风险加剧,决策者正在讨论是否缩减购债,抑或是将刺激措施维持更长一段时间。会议记录显示没有着重讨论汇率问题,暗示政策制定者对欧元的汇价感到满意。市场已经将加息时点预期从明年4月推迟到明年6月,不过路透调查的分析师压倒性地认为,购债措施将在今年结束,而且结束前会有缩减的举措。 △ 日本央行总裁称若通胀率坚稳上升,将传达宽松政策退场计划 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指出,当达成央行物价目标的条件变得坚稳时,央行将会让市场知道央行计划如何退出超宽松政策。但他表示,在通胀率仍离央行目标2%很远的情况下,要讨论央行可能何时撤回刺激措施,仍言之过早。 ◆ 韩国央行维持指标利率在1.50%不变,因通胀低于目标且贸易担忧犹存 韩国央行连续第六个月维持利率在1.50%不变,因通胀率料将继续维持在目标下方,且美中贸易摩擦引发对其影响波及亚洲其他出口型经济体的担忧。多数分析师预计韩国央行将在7月上调指标利率,并认为这将是该央行今年唯一的一次升息。6月没有安排货币政策会议。 △ 土耳其和印尼央行上调利率,阿根廷、墨西哥和南非央行按兵不动 土耳其央行采取紧急行动,宣布升息300个基点,以阻止里拉汇率的急速下滑,并安抚因总统埃尔多安干预而绷紧了神经的投资者。印尼央行上调指标利率,为2014年11月来首次,以支撑卢比汇价并抑制资本流出。另外,阿根廷央行维持指标利率在40%不变,并藉由表明有必要收紧货币政策以防止披索贬值对消费者物价构成更多上档压力,确认央行对通胀的强硬立场。墨西哥央行维持指标利率不变,决策者警告与美国和加拿大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大选,可能会不利于披索。此外,南非央行一如预期,维持指标附买回利率不变。 一周全球金融热点盘点 ◆ 中国央行启动金融统计检查,资管产品统计制度料年内出台 尽管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尚未完全落地,但被视为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已行在途中。继上月初国务院要求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后,中国央行正快速开启新一轮金融统计检查,旨在实现综合统计全覆盖以更好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和宏观审慎政策。 据路透获得的由央行印发的《关于开展2018 年金融统计检查的通知》,央行将在5 月至10 月期间开展内容包括金融机构统计管理情况、数据质量情况以及对去年统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的检查。另有接近监管层的权威人士透露,目前资管新规已经发布,为实现对所有资管产品全面有效监测,预计年内资管产品的统计制度将出台。 △ 中国央行本周少量回笼资金面平稳,信用风险频发期呵护流动性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净回笼规模十分有限,七天加14 天的逆回购组合操作对冲了多数到期,加之月末财政支出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退缴助力,银行间资金面全周维持平稳宽松。受访人士认为,货币政策在中性框架下仍将灵活操作,央行呵护流动性平稳,也有助于维护融资环境收缩、信用风险频发下的市场情绪。 联讯证券李奇霖、钟林楠认为,根据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央行仍会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基调,在公开市场操作上会更加灵活,保证资金平稳性。本周净回笼300 亿,表明央行对短端资金投放和资金利率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克制,公开市场操作依然是削峰填谷。 ◆ 美国对中国大宗商品出口将增加,但出口存在瓶颈且有监管阻碍 中国已经承诺购买更多美国商品,以削减美国对中国的大规模贸易逆差,并帮助避免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战加剧。能源和大宗商品位于华盛顿方面列 出的销售清单前列。 美国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周日表示,在美国与中国同意搁置关税威胁,同时致力于更广泛的贸易协议后,两国“暂停”贸易战。美国尤其热衷于出售更多本国产量飙升的原油和天然气。 但基础设施瓶颈意味着,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只能够逐步增长,而且是在美国原油、天然气和其他商品在全球竞争中仍具成本吸引力的情况下。 摩根士丹利估计,中国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可能需要三年时间才会增加600-900亿美元,短期内农产品进口将增加,随后是能源。 △ 纳入MSCI料带来交易热潮,全球投行准备扩展中国A股研究 西方投行正在把更多的中国个股纳入研究范围,希望抓住中国A股即将被纳入MSCI 明晟新兴市场指数的机会——此举预计将会导致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激增。 这些投行希望,MSCI明晟把234只中国大型股加入其指标股指将会推动地区交易收入增长。 这些个股将分两个阶段纳入。瑞银集团(UBS)预计,在6月1日开始的第一阶段,将会导致600 亿美元的额外资金流入中国股市,尽管业内的估计值差异很大。 此举意义重大,因为这标志着追踪指数的基金首次被迫投资于中国大陆股市,而非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离岸中国股票--这些股票已经被纳入MSCI明晟指数。 △ 中国示意国营企业买进美国原油和谷物,缓解中美贸易紧张关系 贸易消息人士周三表示,在中国政府示意国营炼厂和谷物买家,应该买进更多的美国商品以协助缓解中美两国的贸易紧张关系后,中国将进口创纪录数量的美国原油,而且可能买进更多的美国大豆。 中国周末时承诺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以避免可能损及全球经济的贸易战。能源和大宗商品则是美国可以大幅提高出口的领域。 根据双方的协议,美国还寻求改善其转基因农产品的中国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