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国际财经评论:岳翔宇首席研究员
今日举行的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年度杰出银行家”、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先生在主题演讲中提了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建立金融业超级资产负债表?第二,建成什么样子?第三,如何构建? 这三方面,他都做了精彩的解答,但唯独隐含的第四个问题他没有提,引发了金融圈的热议:谁来构建这个金融业超级资产负债表?央行,银监会,还是新成立的金融稳定委员会? 其实,答案很明显是央行,前期金融工作会议等事件中都有明显的伏笔,市场不该有这样的争议。我们从头来看。 第一,为什么要建超级资产负债表?因为金融体系变得复杂,许多各类跨境、跨界、跨市场的金融活动,造成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难题,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 此前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但会后很多人却问,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是否就意味着形成了超级监管机构,一行三会以后从此被弱化?“强化”这两个字能解读出两种完全相反的意思,也真是奇怪又有趣。金融圈都是读书多的人,有时容易把问题想复杂。 其实,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目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这部分监管本来就是央行而非其他部门负责。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就必须有足够的权限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现有框架中,央行主要是通过MPA(Macro PrudentialAssessment,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管理银行类金融机构,对于非银金融机构仅能在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方面覆盖。 所以,建立超级资产负债表,与强化央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预计人民银行未来将扩张宏观审慎管理范围,甚至可能不再受传统的分业监管体系限制,直接影响系统重要性非银金融机构。 第二,要建成什么样子?超级资产负债表是一张涵盖表内+表外、境内+境外、存量+流量、即期+远期、传统+创新的立体多维的金融报表体系,是一张全视角、全覆盖、全口径反映金融业运行状况和风险实质的“体检表”。 其实,“金融大表”在前期流传的资管监管意见中即可见端倪。一行三会、外汇局、中央编办和法制办“统一资产管理产品标准规制”工作小组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已经提出,要建立综合统计制度,确保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而这个任务落在了央行身上。 为什么是央行?无需猜测监管意图,由央行来进行综合统计,并不仅仅是基于有效实施宏观审慎监管这一条理由。从国际经验来看,统计检测影子银行规模是各国央行实施宏观审慎管理的先决条件;就国内现有的金融法律规则体系而言,直接翻开《中国人民银行法》就可看到,第四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是“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因此,前期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小组第四十二次会议提出的”人民银行牵头,统筹研究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和金融业综合统计管理问题”;前期资管监管意见则提出由人民银行统筹资产管理产品统计工作,拟定综合统计制度,建立信息系统,金融机构同时向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报送信息。显然,中央已经明确认识到,规范、统一、全周期的微观金融业务数据,对于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方能练就“火眼金睛”,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4月25日政治局集体学习曾提出“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这三个统筹指的是谁?近期市场对此有很多争论,因为在7月14-15日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三个统筹”的提法没有直接出现。其实,如果读了7月4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就应当知道,“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其实指的就是统观审慎管理。所以,强化央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实质就是让央行强化(虽非统筹)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为了让央行能够有效实施宏观审慎监管,要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 第三,如何构建超级资产负债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所有属于金融范畴的业务和行为,都纳入统计和监管,建立统一的金融基础制度,坚持基础资产透明。 过去,各金融监管机构尽管竭尽所能试图有效管控“自家孩子”,但分业体制下的监管空隙却总成为阻碍。例如,银监会禁止银行贷款投向过剩产能行业,银行就找来基金子公司做通道;证监会发现后,又禁止资金从基金子公司投向过剩产能,于是基子就再套上一层信托;银监会禁止信托投向过剩产能后,交易链上的银行、基子、信托就又找来保险资管,以此类推。所以,影子银行这头“灰犀牛”到底怎么来的?并不是监管部门你躲我躲,而恰恰是监管部门你冲我冲,却彼此都被传统规则所拦阻、限制。 因此,对金融交易中从资金起点到资产终点全流程各环节进行全面动态监管,才能真正防范系统性风险。 为什么不是金稳会来做这件事?其实,金稳会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超级监管机构。所谓超级监管机构一般是综合三会功能(如次贷危机前的英国模式),甚至一行三会全部功能(如捷克模式)的金融监管者,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金稳会设立目的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实际上是国务院层面的协调机构,而不会亲自上阵实施监督、向各地派出各种分支机构并进行现场检查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