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金融网/图片银行
【内容摘要】2017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新 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之间的关 系。各地区经济运行向好趋优,区域分化有所收敛,呈现出“东部优、中西快、东北稳” 的发展态势。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 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初见成效,为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全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加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2%、8.0%、7.8% 和5.1%。东部地区仍是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十年超过 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回升。各地区金融运行平稳,金融发展更趋均衡,区域存贷 款增速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地区”由快到慢的格局,存贷款规模区域差距继 续收敛。具体来看,东部地区转型升级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新兴消费业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贸易结构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存贷款增速有 所放缓,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中西部地区受城镇化及产业转移带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 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受益“一带一路”推进,对外贸易稳步发展;金融机构规模不断壮大,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证券保险稳步发展,业务创新步伐加快。东北地区经济恢复性增 长势头显现,民间投资企稳向好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 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增强,地方法人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各地区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提高。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优化,“三 大战略”带动区域投资协调推进。各地区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速均有所回升,东部地区对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较高,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居各区域之首,东北地区投资增 速由负转正;“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全面推 进有效释放投资潜力。三是消费是各地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各地区出口增速均实现由 负转正。东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 51.5%,中西部占比有所上升;各地区进 出口增速扭转连续两年下降局面,东部地区依然是全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地区,西部地区 进出口增速领跑全国。四是区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各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显著成效。东部地区新动能加快成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中 西部地区作为东部产业和技术转移的重要承接区,新旧动能转换空间较大。煤炭、钢铁行 业完成全年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 五是城市群协同发展态势良好,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积极成效。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 群创新步伐加快,中原城市群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断提升,长江中游城市 群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六是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 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东部和西部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东部、中部和西 部地区房地产贷款增长显著放缓,各地区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 1.7%。普 惠金融扎实推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七是金融体系去杠杆见成效,金融机 构经营稳健性提升。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银行业总资产增速较上年分别回落 0.4 个、5.2 个、2.7 个和 10.4 个百分点,东部和中部地区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东部、中部 和东北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稳步提高。 2018 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暖态势,但贸易摩擦、地缘政治、主要经济体货币 政策正常化等也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出现 积极变化,经济增长动力加快转换,总供求更加平衡,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但仍存在一 些深层次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要把握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 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各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找准区域优势, 明确发展定位,深化区域间分工,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塑造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 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 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继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做好宏观审慎评估(MPA)工作。充分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 策的结构引导作用,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深度贫困 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多措并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 险攻坚战,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