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13日从上海市金融办获悉,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对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上海市金融办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举措,同时,会同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在统筹行业类别、开放内容以及国别地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上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
据介绍,上海市金融办近期将在六个方面争取先行先试:一是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比如,支持外国银行在沪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支持商业银行在沪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支持外资银行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等。二是扩大证券业对外开放。比如,支持在沪设立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允许其从事经纪、咨询等业务。三是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比如,放开在沪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支持外资来沪经营保险代理和公估业务,支持设立外资控股人身险公司等。四是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比如,支持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证券市场,支持境外创新企业在沪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争取年内开通“沪伦通”,进一步扩大熊猫债规模等。五是拓展FT账户功能和使用范围。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建设人民币全球服务体系。争取将FT账户复制推广至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自贸试验区以及拓展FT账户的投融资功能等。六是放开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市场准入,放宽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的限制等。 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下,上海市金融办统筹兼顾行业类别、开放内容和国别地区,梳理形成了一批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从行业类别来看,涵盖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从开放内容来看,既有新设机构的突破,如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参股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有扩大经营范围的突破,如首次允许外资保险经纪公司扩大经营范围等;从国别和地区来看,涵盖了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约旦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目前,相关项目正在推进中。 据介绍,下一步,上海市金融办将重点从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上海金融业的开放度和开放水平,全面深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优化金融发展营商环境,擦亮上海金融服务名片,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深化金融改革,争取更多扩大开放举措的先行先试;以开放促发展,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关先行先试项目一览 4月27日,上海保监局对英国韦莱集团控股的韦莱保险经纪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申请进行了审核批准,该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 4月28日,法国欧诺银行和光明食品集团等签订投资协议,拟共同设立上海光明欧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并向监管部门提交了申请材料,监管部门已开展设立辅导,这将是欧美发达国家在中国设立的首家消费金融公司。 4月底,约旦阿拉伯银行总行决定设立上海分行;汇丰银行(中国)决定申请第三方资金存管业务。 5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工银安盛人寿公司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这是我国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后获批的第一家合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5月4日,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等向中国银保监会提交了筹建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材料。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为瑞士再保险、盈科拓展集团等持股的富卫集团全资子公司。 5月8日,野村控股株式会社等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拟持股51%。 5月9日,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总部决定在上海独资设立安联(中国)保险集团公司,并抓紧落实筹备事项。 近日,摩根大通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了在沪设立外资券商的申请。